6月12日,由航空工业西飞民机研制的HH-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蓝田机场成功首飞。首飞成功的背后,是西飞民机试飞小组持续了半年之久的外场试飞验证工作、是日复一日的推敲磋磨、是家人们不变的思念和嘱托。
你听啊,声音嘹亮的汇报
“报告总指挥,任务圆满完成,飞机各系统工作正常!”伴随着阵阵掌声,邓烈勇带领着试飞小组,在日光的辉映下,接过花束,接过现场的阵阵掌声,也接过大家对他们试飞工作的“认可”。
半年时间,不短不长。不过时光一隅,转瞬即逝;不过地球半转,冬去夏来。但对于邓烈勇来说,是母亲的发髻多出的几根华发,是与家人通话中的万般思念。太阳东升西落,外场人来人往,他早已将生活和工作融为一体。刚到这里,邓烈勇还对空旷的机坪和陌生的厂房有些许不适应,但在团队成员的照应下,他渐渐习惯了冬季萧瑟的寒风、夏季炽热的阳光,也习惯了室内室外一直都存在的温度差。
你怀揣,热烈跳动的心脏
试飞小组由邓烈勇、张云江、刘心畅、刘磊、苗泽恩、杨珂6名成员组成。根据任务安排及飞机特点,按照综合考量、梯次搭配的原则,他们分工明确,责任明晰,积极主动发挥所长,运用独树一帜的思维方式,一同解决难题。从今年2月开始到6月首飞结束,他们一直跟随机型在外场进行试飞验证。如果说设计人员是飞机各系统和项目指令的缔造者,那么他们就是验证系统和指令可行性的检验员。
在他们的休息室最显眼的位置上,有一面“罗阳青年突击队”的队旗。每每看到这面旗帜,他们都心潮澎湃。在罗阳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,他们怀揣一颗热烈跳动的心,拼搏奉献,立功岗位。
你说过,做事要脚踏实地
提到邓烈勇,刘心畅最先想起的就是他的“口头禅”:“我们不能遇事就谈困难,应该要脚踏实地先做事,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。”
邓烈勇是团队里的主心骨,有担当、有魄力,遇事能够统筹全局。作为任务指挥员,他主要负责指挥全阶段的无人系统试飞任务,包括确认首飞前的技术准备状态、实施首飞任务、与试飞员沟通协调接受技术咨询、组织决定首飞中系统试验科目变更等。
在最初的滑行试验阶段,邓烈勇和团队成员发现飞机在滑行时出现偏差的情况。因刹车系统已经是较为成熟的产品,设计人员通过理论验证很难发现问题。就在设计人员一筹莫展之际,邓烈勇提出应结合现实情况,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刹车控制。
经过多轮的试飞试验,根据刹车系统的工作特性,他们发现问题出在刹车片的运作周期与实际指令有一定延迟偏差上。试飞小组与设计人员经过多轮调试,最终将刹车系统恢复到良好的运作状态。
你感受,直面监控台的魅力
“做事就要踏实、细心,建立试飞小组就说明我们是有价值的,应该把工作做好。”
作为HH-100项目的试飞员,刘心畅可以零距离接触、感受HH100的魅力,还可以做一些只有试飞员才能够完成的事。在此次首飞任务中,他主要负责执行飞行任务和指挥员的调度指令、监控飞行数据、监视故障以及处置应急问题等任务。
“我以前都是开有人机,这是第一次监控无人机。”
刘心畅细心认真,总是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,并以“不解决问题不罢休”的态度,将问题彻底解决。在滑行试验阶段,他发现无人机摄像头位置较低,视野范围小。在地面滑行时,有时速度过快,一个很小的偏差就会引起视野产生一个很大量级的变动,让试飞人员的主观感受不适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他与设计人员多次沟通测算,不断调整摄像头,最终确定了一个理想位置,使得视野得到了扩充,飞机的运动趋势也更加清晰,为后续后台观测的正常运行奠定了基础。
你看啊,那幅湛蓝色的画卷
在首飞前期,邓烈勇就带领试飞小组进行了安全预演,作了飞行剖面图的桌面演练,确保团队人员面对突发情况时,能够根据平时的应急预演要求,熟练快速地对程序进行人工干预,将飞机及时救回。
“此次飞行只许成功,不许失败。我们半年的努力付出,成败在此一举了!”邓烈勇为团队成员加油鼓劲。
他们用心做了充足的准备,几乎为所有突发情况设计了应急处理方案。首飞在即,所有人心中都紧绷着一根弦,要将试飞工作做到最好,要让飞机顺利起飞、平稳着陆。
“你看那边,今天的天空真的很美,照在我们的飞机上就像一幅画一样。”张云江指着天边的朝霞说道。
顺着他的指尖,看到的是洁白的HH-100机身,在天空晕染出的湛蓝画布上,描绘出属于它独有的图案。
首飞结束后,飞机稳稳地停在场地中央。这一刻,仿佛时间都静止了。它就像航空人自己的孩子一样,让所有人对它翱翔天际的样子充满期待,也对国产民机的发展充满期待。
阶段性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,但试飞研制工作没有终点。首飞结束后,邓烈勇和团队成员收起行囊,再度扛起重担,投入到下一次战斗中。
本报通讯员/汪湾